反哺母校发展
今日再捐1亿
四十年前,郭广昌从浙江横店农村第一次坐火车来到上海,踏进复旦校园。“复旦给我的印象是包容。”郭广昌在捐赠现场说,复旦教会他用批判的眼光去看问题、提出问题,“但不仅仅止于此,更重要的是用建设的眼光和方法去解决问题,这是复旦给我留下的最深刻印象”。
1992年,受小平同志南方讲话鼓舞,郭广昌和几位校友从复旦出发,投身实业。当时的复星,是一家一无市场、二无人才、三无资金的“三无企业”,但郭广昌和校友们凭借着骑着自行车满大街做市场调查的拼劲,以及复旦教给他们的善于学习、勇于探索的精神,一步一步扎根成长。
经过逾30年发展,复星已成为一家创新驱动的全球家庭消费产业集团。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复星总资产达7965亿元,是中国少数既积累了深厚科技与创新能力,又具备全球运营与投资能力的企业。
长期以来,复星在发展企业的同时,饮水思源、回馈母校。2015年,复旦大学建校110周年之际,复星通过上海复星公益基金会捐赠人民币1亿元设立“复旦-复星健康梦基金”,用于建设枫林校区一号科研楼“复星楼”,支持复旦医科发展战略以及奖励在医学科研、创新管理、成果转化和教育发展等领域的杰出团队和个人。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原上海医科大学)创建95周年之际,复星通过上海复星公益基金会向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捐赠,支持上医文化中心项目的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院史馆建设。2006年起,复星旗下核心子公司复星医药在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设立复星医药奖学金、奖教金。
今天,复旦大学附属医院发展基金的设立,再度诠释了校友对母校的深情厚谊,体现了对教育医疗事业的深远考量。
当前,大健康与生物医药领域的原始创新已成为医学竞争的主战场。复旦大学以源头创新助推新医科建设,整合校内学科力量,围绕临床科学研究的重大疾病与关键问题,致力显著提升附属医院的临床研究水平,力求产出更多具有原创性和颠覆性的科研成果与技术突破,为新医科建设注入强大动力。连续一段时间以来,复旦大学附属医院的原始创新成果接连登上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复旦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步。”郭广昌说。此次选择复旦大学附属医院作为主要捐赠对象,正是希望通过复星的产业资源与复旦的科研教育能力,进行更深度、更有效的融合,积极推动源头创新,在科研院所层面加大合作,推动成果转化,打通创新的第一公里,通过公益的组织与推动,聚焦复旦-复星的核心医疗创新成果转化,惠及千千万万个家庭。“只要复星还在,还在一步步发展,复星与复旦之间的支持合作就只会越来越多,感情也越来越深厚。”郭广昌说,复星与复旦的合作重在长远,“我觉得走得长更重要”。
校友的成就永远是母校的最大骄傲,校友反哺母校发展更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成果,是对全体师生校友的精神激励。此次由校友发起成立的复旦大学附属医院发展基金,将助推附属医院的高质量发展。未来,也将有更多复旦校友、复旦之友接续支持,为复旦新医科建设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