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上海大来时间博物馆
120余件计时珍品首次在广西展出
关注:1399  发布时间:2025-07-30  作者:上海钟表  来源:上海钟表
  在南宁市科技馆一场“时光漫游——从文明脉搏到科技未来”主题展于7月20日拉开帷幕,120件跨越古今的计时珍品集中亮相,展览首日便吸引大批市民前来参观。此次“时光漫游——从文明脉搏到科技未来”主题展由南宁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办,南宁市科技馆、上海大来时间博物馆承办,上海交通大学博物馆协办。

  展览面向公众免费开放,于12月31日结束,观众可登录南宁市科技馆公众号,预约门票入场参观。



  展览几天来,参观者络绎不绝,尤其青少年们借助暑期档纷纷踏足,气氛热烈。走进展厅,只见各式钟表琳琅满目,仿佛走进了钟表的世界。从圭表、日晷等古代计时工具,到单摆钟、机械钟等近现代发明,再到北斗卫星原子钟等前沿科技成果,无不展示着时间的精妙之处。



  日晷——一种古老的计时工具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时刻,展示了早期人类的智慧;剪刀钟的擒纵调速器规律摆动,酷似剪刀开合,融合精密工艺与诗意想象,展现了18世纪工匠对时间计量极限的探索;摆在橱窗的特色石英钟,样式与现代生活物品如摇椅、钢琴、自行车等结合,萌趣十足。







  参观者徜徉在展览中聆听滴答、滴答跨越时空的机械节拍,感受文化与科技交融的磅礴力量。其中,北斗三号星载原子钟实物及原理展示尤为引人注目,其300万年误差小于1秒的精度,直观展现了“中国芯”在时间计量领域的突破。通过古今中外各式钟表,参观者能直观体会到钟表的等时性原理、谐振动原理、机械传动原理、奇思妙想的创造、制造工艺等在计时领域的具体应用,让参观者获得丰富的跨学科科普知识。参观者还通过展板、多媒体互动装置、实物展品等形式,了解从古代圭表、日晷到现代原子钟的计时工具演变,感受时间精确测量对科技发展的深远影响。最令人感慨的是,现场展示留声机、刻录机等老物件,让参观者在音符中聆听时间的声音,拉回了那个久远的年代。

  “计时的精度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而提高,钟表的造型又随着文化发展而变化。通过展品我们可以看到一条清晰的工业革命和科技发展路线和审美变化历史。”观展市民成先生说。





  “这批展品能跨越千里与南宁观众见面,离不开李大来先生的支持。”南宁市科技馆馆长蒙科祺在采访中表示。据介绍,展览特别呈现的是上海大来时间博物馆创始人李大来的珍贵收藏,作为一名年逾九旬的老党员,李大来同志始终秉持“科技报国”理念,倾注心血收藏计时文物,建成公益博物馆“大来时间馆”。上海大来时间博物馆创始人李大来表示,跨地域交流展览能够进一步提升本馆藏品的价值,南宁市民通过参观展览,亦可以更深刻地认识到自身文化的独特性。





  本次展览共设“感知时间”“探知未来”等五大单元,全方位展现人类对时间的认知与科技的进步,从座高两米的“莫拉钟”到不足半掌长的迷你钟,这些展品从英、美、法、日、瑞典等多个国家漂洋过海来到中国,其中最古老的钟表可追溯至十九世纪。

  “展品的选择上,我们以科技、文化、艺术三个维度为线索,精选18世纪到20世纪富有代表性的古钟,例如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黄铜摆钟、瑞典新娘钟、苏联飞机专用钟等,体现不同地区的文化与科技的多样性。”上海大来时间博物馆馆长王燕表示。近年来,上海大来时间博物馆一直策划以多元形式的展览推动馆内展品“走出去”,寻求跨地域、跨文化交流契机。

  在展览期间,南宁市科技馆同步推出“写给未来的自己”特别活动,参观者可以现场领取纪念票,写下此刻的心愿、目标或祝福,并带走珍藏,或选择悬挂于馆内,与其他观众共享未来的期待。此外,还将开展系列科普讲座、工作坊等活动,激发青少年对时间科学与现代科技的兴趣。

  此次,上海大来时间博物馆120余件钟表展品跨越沪邕两地1300公里亮相南宁市科技馆与市民见面,展览以“从文明脉搏到科技未来”为主题,架起了嘉定与南宁两地文化沟通和科普交流的桥梁。

  钟表历史悠久,从中国古代的水运仪象台到现代的陀飞轮、万年历、三问钟表都集中反映了工业精密机械的发展过程,是人们了解学习机械运动知识的深动活教材,也是创新精神、工匠精神的集中体现。近年来,上海大来时间博物馆结合自身特色陆续打造了浦东机场、上海交大、上海科技馆等地的特色钟表展、主题钟表展,以展览为媒,主动出击,创新跨区域合作,传播钟表文化,展现钟表技术,普及钟表知识,为行业、为地区、为社会作出了贡献,以行动实践文化推广,履行社会职责,不断推动了科普教育与文化交流和传播。


微博推荐

热门推荐
行业资讯
  粤港澳大湾区手表产品有害物质限量及碳足迹评价研... [详细]
  在南宁市科技馆一场“时光漫游——从文明脉搏到科... [详细]
  • 1